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促織
鴻門宴
《論語》七則
鴻門宴
雨霖鈴
蘇武傳
蘇武傳
練習(xí):
(1)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種樹郭橐駝傳》)
(2)兒涕而去。(《促織》)
(3)喜而捕之,一鳴輒躍去,行且速。(《促織》)
(4)蟲躍去尺有咫。(《促織》)
(5)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項脊軒志》)
(6)比去,以手闔門。(《項脊軒志》)
(7)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登金陵鳳凰臺》)
(8)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登建康賞心亭》)
(9)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10)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2)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3)媒人去數(shù)日,尋遣丞請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4)媒人下床去,諾諾復(fù)爾爾。(《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6)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7)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8)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19)別君去兮何時還?(《夢游天姥吟留別》)
(20)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雨霖鈴》)
(21)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踏莎行》)
(22)故鄉(xiāng)遙,何日去?(《蘇幕遮》)
(2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廉頗藺相如列傳》)
(24)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5)臣等不肖,請辭去。(《廉頗藺相如列傳》)
(26)《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辭》)
(27)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ā稓w去來兮辭》)
(28)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
(29)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歸去來兮辭》)
(30)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鴻門宴》)
(31)于是項伯復(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
(32)于是遂去。(《鴻門宴》)
(33)沛公已去,間至軍中。(《鴻門宴》)
(34)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鴻門宴》)
(35)君子去仁,惡乎成名?(《〈論語〉七則》)
(36)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而去。(《〈新序〉二則》)
(37)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訓(xùn)儉示康》)
(38)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訓(xùn)儉示康》)
(39)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diào)歌頭》)
(40)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幾自剄死。(《〈指南錄〉后序》)
(41)不速去,無俟奸人構(gòu)陷,吾今即撲殺汝。ā蹲笾乙愎菔隆罚
(42)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
(43)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琵琶行》)
(44)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琵琶行》)
(45)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人間詞話〉七則》)
(46)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七則》)
(47)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板橋題畫三則》)
(48)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69.去(1)離開(2)離開(3)表示動作的趨勢(4)表示動作的趨勢(5)離開(6)離開(7)離開(8)離開,指流向天邊(9)表示動作的趨勢(10)表示動作的趨勢(11)離開(12)表示動作的趨勢(13)離開(14)離開(15)前往、到(16)離開(17)表示動作的趨勢(18)離開(19)離開(20)離開(21)表示動作的趨勢(22)前往、到(23)離開(24)離開(25)離開,回去(26)表示動作的趨勢(27)表示動作的趨勢(28)表示動作的趨勢(29)離開,指“死亡”(30)離開(31)離開(32)離開(33)離開(34)離開(35)除去、失掉(36)離開(37)表示動作的趨勢(38)離開(39)表示動作的趨勢(40)離開(41)離開(42)離開(43)表示動作的趨勢(44)前往(45)表示動作的趨勢(46)離開(47)除去、丟掉(48)表示動作的趨勢
70.全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
quàn 動 ①保全
②使……保全 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fù)全!
以五年為期,必復(fù)之全之。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病梅館記
練習(xí):
(1)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種樹郭橐駝傳》)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diào)歌頭》)
答案:70.全(1)保全(2)保全
71.任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8
rèn 名
動 ①擔(dān)子、責(zé)任、職責(zé)
②能力
③任用、委任、處理
④聽任、聽?wèi){
⑤任職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曷不委心任去留?
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論語》七則
莊子秋水
諫太宗十思疏
歸去來兮辭
蘇武傳
練習(xí):
(1)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3)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論語〉七則》)
答案:71.任(1)聽任、聽?wèi){(2)聽任、聽?wèi){(3)擔(dān)子、責(zé)任、職責(zé)
72.入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60
rù 動 ①進入
②進入朝廷
③收入、納入、收納
④太陽落山
⑤上 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鴻門宴
過秦論
廉頗藺相如列傳
歸去來兮辭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xí):
(1)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shè)香幾。(《促織》)
(2)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間。(《促織》)
(3)遽撲之,入石穴中。(《促織》)
(4)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促織》)
(5)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一切異狀遍試之。(《促織》)
(6)又囑學(xué)使俾入邑庠。(《促織》)
(7)二川溶溶,流入宮墻。(《阿房宮賦》)
(8)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0)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2)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
(13)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蘇幕遮》)
(14)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頗藺相如列傳》)
(15)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石鐘山記》)
(16)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石鐘山記》)
(17)攜幼入室,有酒盈樽。(《歸去來兮辭》)
(18)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秦晉崤之戰(zhàn)》)
(19)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秦晉崤之戰(zhàn)》)
(20)良乃入,具告沛公。(《鴻門宴》)
(21)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22)項伯即入見沛公。(《鴻門宴》)
(23)吾入關(guān),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24)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25)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鴻門宴》)
(26)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鴻門宴》)
(27)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28)莊則入為壽。(《鴻門宴》)
(29)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鴻門宴》)
(30)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鴻門宴》)
(31)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鴻門宴》)
(32)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鴻門宴》)
(33)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34)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35)張良入謝,曰。(《鴻門宴》)
(36)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游褒禪山記》)
(37)予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
(38)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禪山記》)
(39)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訓(xùn)儉示康》)
(40)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訓(xùn)儉示康》)
(41)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伶官傳序》)
(42)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國殤》)
(43)然后渡揚子江,入蘇州洋。(《〈指南錄〉后序》)
(44)行城子河,出入亂尸中,舟與哨相后先,幾邂逅死。(《〈指南錄〉后序》)
(45)一日,風(fēng)雪嚴(yán)寒,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
(46)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
(47)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镵,為除不潔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
(48)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人間詞話〉七則》)
(49)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人間詞話〉七則》)
(50)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人間詞話〉七則》)
(51)美成能入而不出。(《〈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72.入(1)進入(2)進入(3)進入(4)進入(5)進入(6)收入、納入、收納(7)進入(8)進入(9)進入(10)進入(11)進入(12)進入(13)進入(14)進入(15)進入(16)進入(17)進入(18)進入國內(nèi)(19)進入(20)進入(21)進入(22)進入(23)進入(24)進入(25)進入(26)進入(27)進入(28)進入(29)進入(30)進入(31)進入(32)進入(33)進入(34)進入(35)進入(36)進入(37)進入(38)進入(39)進入朝廷(40)進入(41)進入(42)進入,指回來(43)進入(44)進入(45)進入(46)進入(47)進入(48)進入(49)進入(50)進入(51)進入
73.塞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6
sè
sài 動
名 ①充滿、塞滿
②阻塞、堵塞
③應(yīng)對、應(yīng)付
④邊界上的險要地方 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留待限期,以塞官責(zé)。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孟子》二章
諫太宗十思疏
促織
書憤
練習(xí):
(1)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戶。(《促織》)
(2)塞下曲(《塞下曲》)
答案:73.塞(1)充滿、塞滿邊界上的險要地方
74.善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7
shàn 形
動
①好、好的
②應(yīng)答之詞,表同意
③好好
④擅長、善于
⑤喜歡、羨慕
⑥友善,交好,與……友好
⑦做得好
⑧好的人或事
⑨善才:唐人稱琴師 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shù)。
甚善,名我固當(dāng)。
不如因善遇之。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本長安倡女,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 種樹郭橐駝傳
種樹郭橐駝傳
鴻門宴
廉頗藺相如列傳
歸去來兮辭
鴻門宴
諫太宗十思疏
諫太宗十思疏
琵琶行
練習(xí):
(1)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斗,今始蘇耳。(《促織》)
(2)上善若水。(《諸子喻山水》)
(3)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諸子喻山水》)
(4)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諸子喻山水》)
(5)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諸子喻山水》)
(6)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孟子〉二章》)
(7)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xué)》)
(8)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xué)》)
(9)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蘇武傳》)
(10)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左忠毅公逸事》)
(11)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妬。(《琵琶行》)
答案:74.善(1)擅長、善于(2)好(3)擅長、善于(4)擅長、善于(5)擅長、善于(6)擅長、善于(7)擅長、善于(8)好、好的(9)好、好的(10)友善,交好,與……友好(11)善才:唐人稱琴師
75.少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5
shào 形
動
名
副 ①數(shù)量小、不多
②輕視、認為少
③年紀(jì)小、少年
④青年、年輕
⑤少牢:祭品名
⑥一會兒
⑦通“稍”,稍微
⑧逐漸 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
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少間,簾內(nèi)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fā)爽。
公宜少從眾。
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莊子秋水
莊子秋水
《陳情表
陳情表
伶官傳序
促織
訓(xùn)儉示康
蘇武傳
練習(xí):
(1)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名“蟹殼青”。(《促織》)
(2)少年固強之。(《促織》)
(3)少年又大笑。(《促織》)
(4)少年又笑。(《促織》)
(5)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促織》)
(6)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前赤壁賦》)
(7)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8)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門宴》)
(9)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蘭亭集序》)。
(10)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游褒禪山記》)
(11)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禪山記》)
(12)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
(13)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訓(xùn)儉示康》)
(14)或勸以少休。(《左忠毅公逸事》)
(15)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琵琶行》)
(16)武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琵琶行》)
(17)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干。(《琵琶行》)
答案:75.少(1)青年(2)青年(3)青年(4)青年(5)青年(6)一會兒(7)青年、年輕(8)青年、年輕(9)青年、年輕(10)數(shù)量小、不多(11)數(shù)量小、不多(12)數(shù)量小、不多(13)數(shù)量小、不多(14)稍微(15)青年、年輕(16)青年、年輕(17)青年、年輕
76.舍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6
shè
shě
shè 名
動 ①客舍、房舍
②舍人:門客
③三十里
④歸宿
⑤停息、止息
⑥放下、放開
⑦放棄、不要
⑧安置住宿
⑨建房居住 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shè)香幾。
臣舍人藺相如可使。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
上下交樸,以道為舍。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舍。(前一)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促織
廉頗藺相如列傳
黃州快哉亭記
諸子喻山水
諸子喻山水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孟子》二章
廉頗藺相如列傳
游褒禪山記
練習(xí):
(1)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種樹郭橐駝傳》)
(2)夫妻向隅,茅舍無姻,相對默然,不復(fù)聊賴。(《促織》)
(3)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shù)。(《黃州快哉亭記》)
(4)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登建康賞心亭)
(5)原泉混混,不舍晝夜。(《諸子喻山水》)
(6)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廉頗藺相如列傳》)
(7)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廉頗藺相如列傳》)
(8)于是舍人相與諫曰。(《廉頗藺相如列傳》)
(9)夫人請之,吾舍之矣(《秦晉崤之戰(zhàn)》)
(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二章》)
(11)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孟子〉二章》)
(12)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蘭亭集序》)
(13)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勸學(xué)》)
(1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xué)》)
(15)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指南錄〉后序》)
答案:76.舍(1)放棄、不要(2)客舍、房舍(3)客舍、房舍(4)客舍、房舍(5)停息、止息(6)舍人:門客(7)舍人:門客(8)舍人:門客(9)放下、放開(10)放棄、不要(11)放棄、不要(12)放棄、不要(13)放棄(14)放棄(15)客舍、房舍
77.涉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
shè 動 ①涉足、走到
②趟水過河、渡、渡過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
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歸去來兮辭
(《指南錄》后序
78.生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2
shēng
xìng
shēng 動
形
名
助 草木生長
出生、誕生
產(chǎn)生、發(fā)生
活著、生存
生產(chǎn)
活
未煮過的、生的
活的
活力、生命力
一生、一輩子
生命
對讀書人的稱呼
生存期間、生平
通“性”,天性
語助詞、不譯
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縱敵,患生;違天,不祥。
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則與一生彘肩。
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鯫生說我曰。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莊子秋水
師說
秦晉崤之戰(zhàn)
陳情表
種樹郭橐駝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鴻門宴
蘇武傳
病梅館記
病梅館記
《孟子》二章
鴻門宴
訓(xùn)儉示康
勸學(xué)
聲聲慢
練習(xí):
(1)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
(2)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浚ā饵S州快哉亭記》)
(3)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夢游天姥吟留別》)
(7)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前赤壁賦》)
(8)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9)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10)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11)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
(1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1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七則》)
(1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二章》)
(1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二章》)
(16)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孟子〉二章》)
(1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二章》)
(18)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孟子〉二章》)
(19)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ā短m亭集序》)
(20)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蘭亭集序》)
(21)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勸學(xué)》)
(22)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ā短K武傳》)
(23)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蘇武傳》)
(24)死生,晝夜事也,(《〈指南錄〉后序》)
(25)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
(26)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左忠毅公逸事》)
(27)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唯此生耳。(《左忠毅公逸事》)
(28)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生平不得志。(《琵琶行》)
(29)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
(30)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琵琶行》)
(31)天之于物,春生秋實。(《秋聲賦》)
(32)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人間詞話〉七則》)
(33)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人間詞話〉七則》)
(34)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78.生(1)活、活的(2)生活、生存(3)產(chǎn)生、發(fā)出(4)出生、誕生(5)活的(6)產(chǎn)生、發(fā)生(7)生命(8)出生、誕生(9)出生、誕生(10)出生、誕生(11)一生、一輩子(12)出生、誕生(13)活著、生存(14)生命(15)生存、活著(16)活著、生存(17)活著、生存(18)產(chǎn)生、發(fā)生(19)活著、生存(20)活著、生存(21)產(chǎn)生、發(fā)生(22)活著、生存(23)活(24)活(25)對讀書人的稱呼(26)對讀書人的稱呼(27)對讀書人的稱呼(28)生存期間、生平(29)產(chǎn)生、發(fā)生(30)草木生長(31)生長(32)生存期間、生平(33)生存期間、生平(34)活力、生命力
79.勝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8
shēng
shèng 動
名
形 ①能承擔(dān)、能承受
②盡、全
③勝過、超過
④勝利、戰(zhàn)勝、取勝
⑤優(yōu)美的山水或古跡
⑥優(yōu)越 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jǐn)拜表以聞!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
卿當(dāng)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鴻門宴
陳情表
廉頗藺相如列傳
諸子喻山水
黃州快哉亭記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xí):
(1)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促織》)
(2)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黃州快哉亭記》)
(3)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黃州快哉亭記》)
(4)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項脊軒志》)
(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諸子喻山水》)
(6)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諸子喻山水》)
(7)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諸子喻山水》)
(8)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
(9)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ā队伟U山記》)
(10)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diào)歌頭》)
(11)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
答案:79.勝(1)勝利(2)優(yōu)美的山水或古跡(3)能承擔(dān)、能承受(4)優(yōu)美的山水或古跡(5)勝過、超過(6)勝過、超過(7)勝利、戰(zhàn)勝、取勝(8)盡、全(9)盡、全(10)能承擔(dān)、能承受(11)勝過、超過
80.師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7
shī 名
動
名 ①軍隊
②老師、師傅
③有專門技藝的人
④以……為老師
⑤學(xué)習(xí)
⑥從師學(xué)習(xí)
⑧京師:京城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guān)而攻秦。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過秦論
師說
師說
師說
師說
師說
蘇武傳
練習(xí):
(1)《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2)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過秦論》)
(3)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過秦論》)
(4)《師說》(《師說》)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6)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7)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8)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9)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10)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師說》)
(1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12)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也。(《師說》)
(1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14)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說》)
(15)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師說》)
(16)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ā稁熣f》)
(17)圣人無常師。(《師說》)
(18)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師說》)
(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2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21)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石鐘山記》)
(22)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秦晉崤之戰(zhàn)》)
(23)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秦晉崤之戰(zhàn)》)
(24)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秦晉崤之戰(zhàn)》)
(25)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秦晉崤之戰(zhàn)》)
(26)師之所為,鄭必知之。(《秦晉崤之戰(zhàn)》)
(27)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秦晉崤之戰(zhàn)》)
(28)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ā肚貢x崤之戰(zhàn)》)
(29)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秦晉崤之戰(zhàn)》)
(30)晉人御師必于肴。(《秦晉崤之戰(zhàn)》)
(31)秦師遂東。(《秦晉崤之戰(zhàn)》)
(32)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秦晉崤之戰(zhàn)》)
(33)秦師輕而無禮,必敗。(《秦晉崤之戰(zhàn)》)
(34)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秦晉崤之戰(zhàn)》)
(35)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秦晉崤之戰(zhàn)》)
(36)必伐秦師。ā肚貢x崤之戰(zhàn)》)
(37)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秦晉崤之戰(zhàn)》)
(38)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肴。(《秦晉崤之戰(zhàn)》)
(39)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秦晉崤之戰(zhàn)》)
(40)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秦晉崤之戰(zhàn)》)
(41)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左忠毅公逸事》)
(42)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
(43)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80.師(1)軍隊(2)軍隊(3)軍隊(4)老師、師傅(5)老師、師傅(6)老師、師傅(7)以……為師(8)老師、師傅(9)老師、師傅(10)老師、師傅(11)老師、師傅;從師學(xué)習(xí)(12)老師、師傅(13)從師學(xué)習(xí)(14)有專門技藝的人,學(xué)習(xí)(15)老師、師傅(16)從師學(xué)習(xí)(17)老師、師傅(18)老師、師傅(19)老師、師傅(20)老師、師傅(21)有專門技藝的人(22)軍隊(23)軍隊(24)軍隊(25)軍隊(26)軍隊(27)軍隊(28)軍隊(29)軍隊(30)軍隊(31)軍隊(32)軍隊(33)軍隊(34)軍隊(35)軍隊(36)軍隊(37)軍隊(38)軍隊(39)軍隊(40)軍隊(41)老師(42)老師(43)從師學(xué)習(xí)
81.施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6
shī 動
名 ①實行、實施
②施舍恩惠
③恩惠、好處、施舍(物) 探石發(fā)穴,靡計不施,迄無濟。
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 促織
秦晉崤之戰(zhàn)
秦晉崤之戰(zhàn)
練習(xí):
(1)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
(4)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指南錄〉后序》)
答案:81.施(1)實行、實施、用(2)恩惠、好處、施舍品(3)實行、實施(4)實行、實施
82.實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4
shí 名
動
形
副 ①果實、種子
②事實、實際
③結(jié)果實
④堅實、堅強
⑤確實、實在 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而陋者用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且碩茂、早實以蕃。
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種樹郭橐駝傳
石鐘山記
種樹郭橐駝傳
諸子喻山水
諫太宗十思疏
練習(xí):
(1)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種樹郭橐駝傳》)
(2)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保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3)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5)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6)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陳情表》)
(7)皇天后土,實所共鑒。(《陳情表》)
(8)彼實構(gòu)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秦晉崤之戰(zhàn)》)
(9)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ā肚貢x崤之戰(zhàn)》)
(10)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游褒禪山記》)
(11)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訓(xùn)儉示康》)
(12)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蘇武傳》)
(13)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保ā短K武傳》)
(14)北雖貌敬,實則憤怒。(《〈指南錄〉后序》)
(15)至京口,得間奔真州,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約以連兵大舉。(《〈指南錄〉后序》)
(16)天之于物,春生秋實。(《秋聲賦》)
(17)其實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人間詞話〉七則》)
(18)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一個道理。(《〈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82.實(1)實際、事實(2)確實、實在(3)確實、實在(4)實際、事實(5)確實、實在(6)確實、實在(7)事實、實際(8)確實、實在(9)果實、種子(10)果實、種子(11)事實、實際(12)果實、種子(13)確實、實在(14)事實、實際(15)事實、實際(16)結(jié)果實(17)事實、實際(18)事實、實際
83.食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0
shí 動
名 ①吃
②飼養(yǎng)、供養(yǎng)
③食物、糧食
④食頃:吃一頓飯的工夫 兒寒乎?欲食乎?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
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
食頃,簾動,片紙拋落。 項脊軒志
訓(xùn)儉示康
莊子秋水
促織
練習(xí):
(1)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項脊軒志》)
(2)彼實構(gòu)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秦晉崤之戰(zhàn)》)
(3)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論語〉七則》)
(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七則》)
(5)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論語〉七則》)
(6)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七則》)
(7)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孟子〉二章》)
(8)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訓(xùn)儉示康》)
(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訓(xùn)儉示康》)
(10)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訓(xùn)儉示康》)
(11)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訓(xùn)儉示康》)
(12)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訓(xùn)儉示康》)
(1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xué)》)
(14)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蘇武傳》)
(15)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蘇武傳)
答案:83.食(1)吃的東西、糧食(2)吃(3)吃一頓飯的工夫(4)食物、糧食(5)食物、糧食(6)吃(7)食物、糧食(8)食物、糧食(9)吃(10)食物、糧食(11)食物、糧食(12)吃(13)吃(14)食物、糧食(15)吃
84.使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01
shǐ 動
名
連 ①派遣、命令、支使
②使得、讓、致使
③使喚
④出使、擔(dān)當(dāng)使者
⑤派遣使者
⑥帶領(lǐng)
⑦使者
⑧官名
⑨假使 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公使謂之曰。
卜偃使大夫拜。
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
又囑學(xué)使俾入邑庠。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廉頗藺相如列傳
種樹郭橐駝傳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晉崤之戰(zhàn)
秦晉崤之戰(zhàn)
廉頗藺相如列傳
促織
阿房宮賦
練習(xí):
(1)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種樹郭橐駝傳》)
(2)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病梅館記》)
(3)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促織》)
(4)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促織》)
(5)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阿房宮賦》)
(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宮賦》)
(7)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8)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阿房宮賦》)
(9)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黃州快哉亭記》)
(10)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黃州快哉亭記》)
(11)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項脊軒志》)
(12)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項脊軒志》)
(13)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
(14)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qū)使。(《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6)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ā秹粲翁炖岩髁魟e》)
(18)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19)臣舍人藺相如可使。(《廉頗藺相如列傳》)
(20)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廉頗藺相如列傳》)
(21)王曰:“誰可使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22)王必?zé)o人,臣愿奉璧往使。(《廉頗藺相如列傳》)
(23)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24)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5)引趙使者藺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26)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7)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28)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廉頗藺相如列傳》)
(29)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過秦論》)
(30)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過秦論》)
(31)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32)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
(33)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秦晉崤之戰(zhàn)》)
(34)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秦晉崤之戰(zhàn)》)
(35)且使遽告于鄭。(《秦晉崤之戰(zhàn)》)
(36)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秦晉崤之戰(zhàn)》)
(37)使皇武子辭焉。(《秦晉崤之戰(zhàn)》)
(38)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秦晉崤之戰(zhàn)》)
(39)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秦晉崤之戰(zhàn)》)
(40)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秦晉崤之戰(zhàn)》)
(41)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鴻門宴》)
(42)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鴻門宴》)
(43)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鴻門宴》)
(44)謹(jǐn)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鴻門宴》)
(4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二章》)
(46)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孟子〉二章》)
(47)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48)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49)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詠史〉其二》)
(50)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新序〉二則》)
(51)致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新序〉二則》)
(52)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新序〉二則》)
(53)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訓(xùn)儉示康》)
(54)汝非徒身當(dāng)服行,當(dāng)以訓(xùn)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fēng)俗云。(《訓(xùn)儉示康》)
(55)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勸學(xué)》)
(56)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蘇武傳》)
(57)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蘇武傳》)
(58)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蘇武傳》)
(59)盡歸漢使路充國等。(《蘇武傳》)
(60)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蘇武傳》)
(61)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蘇武傳》)
(62)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蘇武傳》)
(63)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蘇武傳》)
(64)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蘇武傳》)
(65)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蘇武傳》)
(66)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蘇武傳》)
(67)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dāng)死。(《蘇武傳》)
(68)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蘇武傳》)
(69)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蘇武傳》)
(70)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蘇武傳》)
(71)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蘇武傳》)
(72)匈奴以為神,乃徙武海上無人處,使牧羝。(《蘇武傳》)
(73)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蘇武傳》)
(74)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蘇武傳》)
(75)教使者謂單于。(《蘇武傳》)
(76)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蘇武傳》)
(77)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蘇武傳》)
(78)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指南錄〉后序》)
(79)會使轍交馳,北邀當(dāng)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80)初,奉使往來,無留北者。(《〈指南錄〉后序》)
(81)未幾,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指南錄〉后序》)
(82)北驅(qū)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指南錄〉后序》)
(83)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竟使遇哨,無不死。(《〈指南錄〉后序》)
(84)使北營,留北關(guān)外,為一卷。(《〈指南錄〉后序》)
(85)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指南錄〉后序》)
(86)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
(87)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镵,為除不潔者。(《左忠毅公逸事》)
(88)每有警,輒數(shù)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左忠毅公逸事》)
(89)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琵琶行》)
答案:84.使(1)使得、讓、致使(2)使得、讓、致使(3)使得、讓、致使(4)使得、讓、致使(5)使得、讓、致使(6)使得、讓、致使(7)假使(8)使得、讓、致使(9)假使(10)假使(11)使得、讓、致使(12)支使、派遣(13)使得、讓、致使(14)使喚(15)使命、命令(16)使得、讓、致使(17)使得、讓、致使(18)派遣、命令(19)出使、擔(dān)當(dāng)使者(20)出使、擔(dān)當(dāng)使者(21)出使、擔(dān)當(dāng)使者(22)出使、擔(dān)當(dāng)使者(23)派遣、命令(24)派遣、命令(25)出使(26)讓、使得、致使(27)出使、擔(dān)當(dāng)使者(28)派遣、命令,使者(29)派遣、命令(30)使得、讓、致使(31)派遣、命令(32)使者(33)派遣使者,派遣、命令(34)派遣、命令(35)派遣使者(36)派遣使者(37)派遣、命令(38)使得、讓、致使(39)派遣、命令(40)使得、讓、致使(41)派遣、命令(42)使得、讓、致使(43)派遣、命令(44)使得、讓、致使(45)假使(46)假使(47)使得、讓、致使(48)使得、讓、致使(49)使得、讓、致使(50)使者(51)使者(52)使者(53)使者(54)使得、讓、致使(55)使得、讓、致使(56)使者(57)使者(58)使者(59)使者(60)出使、擔(dān)當(dāng)使者(61)使者(62)使者(63)派遣、命令、支使(64)出使(65)派遣、命令、支使(66)派遣、命令、支使;使者(67)使者(68)使得、讓、致使(69)出使(70)出使(71)出使(72)使得、讓、致使(73)使者(74)使者(75)出使(76)出使(77)使者(78)官名(79)出使(80)出使、擔(dān)當(dāng)使者(81)使者(82)出使(83)假使(84)出使、擔(dān)當(dāng)使者(85)使得、讓、致使(86)使得、讓、致使(87)使得、讓、致使(88)派遣、命令、支使(89)使得、讓、致使
85.釋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3
shi 動 ①放下、舍棄
②解開、解下
③解說、解釋 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
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
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促織
秦晉崤之戰(zhàn)
《人間詞話》七則
86.恃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0
shì
87.屬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9
shú
zhǔ 名
動 ①族、類
②等、輩
③親屬、家屬
④隸屬、部屬
⑤勸酒 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
別其官屬;莸,各置他所。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過秦論
鴻門宴
蘇武傳
蘇武傳
前赤壁賦
練習(xí):
(1)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前赤壁賦》)
(2)吾屬今為之虜矣。ā而欓T宴》)
(3)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蘇武傳》)
(4)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答案:87.屬(1)勸酒(2)等、輩(3)部屬(4)隸屬、屬于
88.說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1
shuō
shuì 動
名
動 ①陳述、解說
②言論、說法、主張
③一種文體名
④細說:小人讒言
⑤勸說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
然是說也,余尤疑之。
《師說》
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范增說項羽曰。 登建康賞心亭
石鐘山記
師說
鴻門宴
鴻門宴
練習(xí):
(1)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jié)大義,故遣來貴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雨霖鈴》)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5)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6)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保ā而欓T宴》)
(7)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
答案:88.說(1)陳述、解說(2)陳述、解說(3)陳述、解說(4)一種文體名(5)言論、說法、主張(6)勸說(7)陳述、述說
89.順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7
shùn 動 ①順應(yīng)、順從
②順著 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陳情表
前赤壁賦
練習(xí):
(1)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種樹郭橐駝傳》)
(2)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病梅館記》)
(3)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莊子秋水》)
(4)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訓(xùn)儉示康》)
(5)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勸學(xué)》)
答案:89.(1)順應(yīng)、順從(2)順應(yīng)、順從(3)順著(4)順應(yīng)、順從(5)順著
90.素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8
sù 名
形
副 ①白色的生絹
②白色的喪服
③樸素、不加裝飾的
④向來、一向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xué)裁衣。
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曰。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秦晉崤之戰(zhàn)
訓(xùn)儉示康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xí):
(1)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踏莎行》)
(3)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
(4)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蘇武傳》)
答案:90.素(1)白色的生絹(2)白色的生絹(3)一向,向來(4)一向,向來
91.湯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
tāng 名 ①熱水
②湯劑 臣知欺大王之罪當(dāng)誅,臣請就湯鑊。
臣待湯藥,未嘗廢離。 廉頗藺相如列傳
陳情表
92.通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1
tōng 動
形
量 ①通行、通到、通過
②暢通、沒有阻礙
③溝通
④交通:連接
⑤交往、往來
⑥通曉、精通
⑦遍 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
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 莊子秋水
項脊軒志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蘇武傳
師說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xí):
(1)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過秦論》)
(2)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琵琶行》)
答案:92.通(1)溝通(2)暢通、沒有阻礙
93.痛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
tòng 動 ①痛心、悲痛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蘭亭集序
練習(xí):
(1)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錄〉后序》)
答案:93.痛(1)痛心、悲痛
94.退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3
tuì 動 ①向后走、退卻
②辭去官職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陳情表
練習(xí):
(1)揚州城下,進退不由,殆例送死。(《〈指南錄〉后序》)
答案:94.退(1)向后走、退卻
95.亡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5
wáng 動
名 ①逃亡、逃跑
②失去、丟失
③滅亡、死亡
④逃跑的人 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
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廉頗藺相如列傳
過秦論
過秦論
過秦論
練習(xí):
(1)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2)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
(3)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陳情表》)
(4)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秦晉崤之戰(zhàn)》)
(5)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鴻門宴》)
(6)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7)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訓(xùn)儉示康》)
(8)公叔文子享衛(wèi)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訓(xùn)儉示康》)
(9)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蘇武傳》)
(10)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伶官傳序》)
答案:95.亡(1)逃亡、逃跑(2)滅亡(3)滅亡(4)滅亡(5)逃亡、逃跑(6)滅亡(7)死亡、滅亡(8)逃亡、逃跑(9)逃亡、逃跑(10)滅亡
96.為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50
wéi
wèi 動
語
副
介 做、制作
變?yōu)、成?/p>
作為、當(dāng)作、認為
任、擔(dān)任、充當(dāng)
做,修建、修理
稱作、叫做
是
寫、作
算
屬于
裝作、假裝
祝
治理
彈奏
句末語氣詞,表反問
被
因為
為了
替、給
對、對待
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傳其事以為官戒。
當(dāng)其為里正,受撲責(zé)時,豈意其至此哉!
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
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
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
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輕攏慢捻抺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
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 病梅館記
[中學(xué)文言實詞大全5(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6.正確使用實詞教案
10.初中文言文精選大全